建立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 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林玉智
2021-04-22

建立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

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县政协委员、疾病预防控中心林玉智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取得了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阶段性胜利。但当前全球疫情扩散势头仍未得到有效遏制,境外输入压力依然很大,国内零星散发或聚集性疫情时有发生,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目前我县虽然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提高。

一、存在主要问题

(一)疫情防控难度加大。当前疫情防控面临着“三个重合”:一是病毒新的活跃期。国内先后发现境外输入和本土确诊病例,境外返南人员从未间断,我县也不能排除疫情发生的风险。二是人、物同防叠加期。虽然我县在进口物品方面未检出新冠病毒,但是从全国范围来看,多起输入性疫情流调显示都与进口物品有关,通常认为的小概率事件正在变为大概率现实,疫情防控难度进一步加大。三是干部职工疲劳期。自疫情发生以来,全县广大干部职工体力、精力都有很大的消耗,容易产生麻痹思想、厌战情绪。相对于防控工作“三期重合”,疫情本身也呈现出了“三个没有变”:一是长期性没有变。即使疫苗上市短时间内也难以形成免疫屏障,疫情传播的风险时刻存在。二是复杂性没有变。病毒的传染性没有减弱,而且存在大量无症状感染者。病毒的致病力没有减弱,感染者中50%左右有肺炎表现,70岁以上患者基本会发展为重症。三是不确定性没有变。我们对疾病致病机理、流行规律等还知之有限,疫苗大规模使用、特效药物研发有待时日,病毒变异的可能性不能排除。总的看,冬春季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任务艰巨繁重。

(二)专业技术人员不足。县疾控中心核定编制数25人,实有在编人员24人,随着疾控职能的不断调整和充实,虽然项目经费不断增加,但工作任务越来越重,而编制数历经数年没有得到增加,人员紧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尤其是急性传染病预防医学专业人员缺乏。同时,县级医疗机构、基层医疗机构从事传染病专业医务人员缺乏,存在“招人难、留人难”的困境,与日益繁重的传染病防治任务不相适应。

(三)存在重医轻防问题。一是医疗卫生机构存在重医疗收入,预防人员偏少,预防资金投入不足,预防意识不强的问题。二是群众健康预防意识不强,健康水平偏低。三是对公众预防传染病的知识教育、健康教育力度还不够,群众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常识和自我防护意识不强。

(四)防控与诊疗缺乏有效衔接。目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公共卫生与医疗机构分工协作机制不全、联通共享环节欠缺,“防控与治疗”分离问题,公共卫生不能很好发挥疾病早预防、早发现的作用。

(五)防控机制有待完善。虽然我们已经建立了联防联控、群防群控机制,但是有的单位及个人总认为疫情防控是卫生部门的事情,与己无关,在疫情防控工作上积极性不高,存在应付、消极、不担当现象,致使联防联控、群防群控机制未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二、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的建议

(一)完善措施,精准防控。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措施,坚决巩固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一是人员排查再仔细。这是切断传染源输入、阻止疫情蔓延的关键一环。要随时关注形势变化,严格落实排查筛查管控措施,同时做好本地发热人员排查工作,严格落实发热人员管理规定。二是冷链管控再严密。要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坚持人物同防,抓紧抓实抓细各环节防疫措施。三是日常防控再抓紧。疫情防控没有旁观者,更没有局外人。要突出重点,加强防范,既要强化宣传引导,又要注重个人防护,将防疫举措融入日常,形成良好的防控习惯和氛围。

(二)加强培训,充实队伍。一是围绕传染病、公共卫生等防治工作,对疾控人员进行强化培训;二是各医疗卫生机构有计划地招聘专业技术人才,进一步充实公共卫生人员力量,解决专业技术人员短缺,专业队伍断档和“青黄不接”的问题;三是加大医务人员的培训力度,在现有人员中选择能力强、业务精的对象进行有针对性地培训,补充业务上的空白,提高人员队伍业务技术水平。

(三)预防为主,联防联控。一是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基础上,针对冬春季防控特点,进一步宣传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持续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培训,加大健康宣传的受众面,增强全民的卫生健康意识、公共卫生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提高防病能力。二是进一步压实属地、部门、单位和个人四方责任,夯实社区防控措施,营造群防群控、专防专控、专群结合的防控格局。

(四)建立长效机制。要不断强化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病预防控制职责,突出基层公共卫生基础和前哨作用,建立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院之间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确保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实现防治结合。

(五)健全机制,常态管控。一是及时发现。医疗机构在做好院感防控的同时,充分发挥医疗机构“哨点”作用,加强医疗机构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排查,做到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的“早发现”。二是快速处置。24小时内完成流行病学调查,落实“早隔离”措施。三是精准管控。依法依规、科学划定防控区域至最小化,果断采取限制人员聚集性活动等措施,切断传播途径,将风险降至最低。四是有效救治。由定点医院收治,落实“早治疗”措施。

各位委员,当前疫情防控进入了常态化阶段。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如何加强公共卫生管理已成为当前着重解决的课题。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县委、县政府周围,共同支持和关注公共卫生管理,各司其职,上下同心,共破难题,进一步提高我县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为健康南皮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提案答复如下:


南皮县卫生健康局

关于县政委九届六次会议第006号提案的答复

尊敬的林玉智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建立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的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县卫生健康局为建设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落实开展情况如下:

1、制定常态化疫情防控预案、应急处置方案,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组建应急小组。我局根据预案、方案规范开展疫情常态化和公共卫生应急处置工作,成立应急组、医疗治疗小组随时应对突发事件。同时组建全县93人的联合流行病学调查队伍,进行系统培训,提升流调实战能力,确保一旦出现新冠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有效、准确进行管控。

2、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为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疾病预防控制能力提升工程,经由财政拨款建立PCR生物实验室,提高检测能力;添加公共卫生疫情网络直报设备,设置专人专管,保证信息上报及时、准确。加强公共卫生队伍建设,建全疾病控制主力军,2020年招聘6人补充专业技术人员空缺,2021年派遣6名劳务派遣人员充实消杀队伍。

3、健全应急医疗救治机制和医保支付政策,确定1家定点医院,配足诊疗力量。按照诊疗规范,成立医疗救治专家组,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指导定点医院迅速做好床位、设备、设施、药品、诊断试剂等医疗救治准备。提升重大疾病医疗保险与救助水平。

4、建立严格信息报告制度,严禁瞒报、漏报、迟报和错报、谎报。我局要求各级医疗卫生单位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规定,实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全面上报信息数据,做到全面、准确。对瞒报、漏报、迟报和错报、谎报单位进行追责。

5、加强宣传引导,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加强政策措施宣传解读,广泛宣传防护知识,提高公众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引导群众做好个人防护,不信谣、不传谣。根据疫情或突发事件变化,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并提高重大疫情防控救治能力。


           

         南皮县卫生健康局

                             二〇二一年六月十二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