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繁荣发展的对策建议

李国华
2021-04-2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繁荣发展的对策建议

县政协委员、县农业农村局局长 李国华

近年来,南皮县抓住了机遇,围绕“让农业强起来、让农村美起来、让农民富起来”的总体思路,不断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的步伐,城镇化建设与美好乡村建设都日新月异,真正做到了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打工回乡的农民工无不感叹家乡变化之大之快。不过,美中也有瑕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如农村人才缺失、生态污染问题突出、空心村问题严重等。为此,我们要对标问题,科学施策,举全县全社会之力,以更大的决心、超常的举措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补齐短板,助力农村繁荣发展,使我县美好乡村建设呈现出异彩纷呈的格局。

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现状

近年来,南皮县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多措并举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奋力开创南皮县“三农”工作新局面。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面。截止目前,已完成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4054座,建设污水集中收集或分散式处理设施的村庄数33个,农村生活污水管控村庄数130个,累计清除农村生活垃圾约137192立方米,整治坑塘247个,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2947立方米,清理残垣断壁或杂物77处。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方面。摸清了集体所有的资金、资产和资源的存量、结构、分布等实际状况,依法界定了集体资产权属,建立了集体资产资源登记簿,截止目前,全县312个村已全部完成清查登记。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截止目前,我县已完成土地确权登记颁证95%的目标。在多方合力,共同努力之下,乡村振兴战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是建设资金缺乏。乡村基础设施是农村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改善农村面貌,建设现代化农村的重要物质基础,要想实现乡村振兴,必须有足够的资金支撑。当前,我县农业发展面临着财力有限,建设资金缺乏的问题,导致进度缓慢,建设标准较低,很多村庄存在绿化不到位,道路损毁严重等一系列问题,影响了农村人民生活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二是乡村振兴缺乏人才支撑。俗话说“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终要靠人来实现。而农村农民整体文化素质不高,加之一些文化较高的年轻人又在城市打工创业,使得农村年轻干部缺乏,内生动力不足,这已经成为实施乡村振兴要着力破解的问题。

三是生态污染问题突出。当前,我县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阻碍。第一,我县垃圾箱配备不足,垃圾桶时常还是处于满溢、垃圾散乱在桶外的状况,尤其到了夏天,臭气熏人,蝇虫满天飞,给居民带来严重的困扰。第二,村内坑塘坑底淤泥堆积严重,影响水质,对周边土壤存在着污染的威胁。第三,我县农业废弃物处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废旧农膜和农药包装物回收等方面的工作还需进一步优化,才能更好地达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

四是空心村呈蔓延趋势。当前,我国最大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发展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大量农村的人、财、物都单向的流向了城市,导致农业发展质量效益竞争力不高,农民增收后劲不足,农村自我发展能力弱,严重的空心村现象延缓人居环境的改善,影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阻碍农业发展。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建议

一是强化基层组织领导,争取上级资金。第一,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原则,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责任,乡村干部要增强自身的政策水平和执政能力,提高行政效率,因地制宜,尊重农民意愿,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把当务之急的事一件一件解决好,切实发挥好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第二,积极争取上级更多的资金政策支持,弥补地方财力不足,尽快缩小差距、迎头赶上先进地区,赢多更多的资金来完成“四好农村路”建设、绿化提升工程等多项工作。

二是激活农村人才资源,拓宽农民就业渠道。第一,以制度机制创新补齐人才断层短板。对乐于反哺回报家乡的人才,建议应从引进、培育、服务等方面下功夫,调动参与现代农业生产的积极性,让他们有愿望投身于乡村振兴之中,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对大学生村官,建议要在薪资待遇、职称评聘、晋升录用等方面予以倾斜,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公共服务、社会治理和创业兴业。对于年轻人才,可建立让年轻干部都必须从基层做起的制度安排,鼓励更多年轻干部扎根农村,围绕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发展需要,真抓实干,成为我县乡村振兴的“生力军”,成为未来带动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头人,激发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第二,加大农民工培训力度。建议围绕产业扶贫、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等方面,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育乡村“三农”带头人和职业农民,提高“三农”带头人的致富经验和资源的获得及利用能力。第三,多元化提供农民增收渠道。建议积极从发展乡村的休闲旅游、餐饮、民俗、文化体验、健康养生新产业、新业态等多渠道拓宽增收渠道,同时,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引导产业有序梯度转移,支持实体产业向小城镇集聚发展,并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乡村产业,增加农民就近就业的岗位。

三是加强人居环境整治,搞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第一,建议我县增加环卫垃圾箱的配备数量,配备的垃圾箱主要安置在人口相对密集、垃圾箱需求量较大的村。同时,垃圾箱配备后,各乡镇环保站要加大对各村日常生活垃圾收集的监督与管理,进一步推行垃圾分类,营造清洁环境,消除视觉贫困。第二,对于坑塘整治,一方面建议抓好基础治理,压实“塘长”责任,在坑塘旁张挂防溺水安全警示牌,防止发生意外事故,并增强群众环保意识,积极动员广大群众关心支持和监督坑塘管理工作,使群众自觉抵制向坑塘内倾倒垃圾、排放污水的恶劣行为。对所有坑塘内的垃圾杂物和底泥进行清淤清理,净化坑塘水质,改善区域水环境,灌溉沿河农田。另一方面突出分类治理,建议根据坑塘位置、功能、水源条件等因素,合理制定坑塘治理方案,一坑一策,对症治理,维护农村坑塘生态系统的自然属性,满足居民基本水资源需求,适度建设水景观,合理配植观赏性水生植物,打造农村坑塘湿地,以优美的环境带动乡村旅游,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第三,全面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鼓励开展第三方治理和实施效果评估,依托第三方单位的技术设备优势,集成优化推广生态循环农业建设成果。第四,全面开展秸秆资源化利用,因地制宜开展定向招商,引进秸秆利用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的科技型企业,提升秸秆产品市场竞争力。第五,推进废旧农膜和农药包装物等回收利用,建立政府引导、企业实施、农户参与的回收利用体系,减少废旧农膜和农药残留对环境的污染。

四是加快新农村建设,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建议依法依规科学规划,着力建设一批既能体现乡愁、又融入产业和现代元素可持续发展的美丽乡村。在综合考虑产业支撑、交通条件、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公共服务等因素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推进“三区同建”。第一,重点建立完善农业招商引资项目库。筛选一批重点农业项目和企业充实项目库,组织开展专题招商,对接各大金融机构、战略投资企业和财政部PPP融资基金,吸引金融和工商资本进入南皮助力乡村振兴。第二,谋划创建乌马营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不断完善双庙市级乡村振兴示范区,同时依托县级工业园区、在建的农业科技精品园区及区位交通优势,对标对表,高端谋划,积极创建乌马营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注重把“三区同建”与小城镇发展相结合,把小城镇发展与乡村示范区创建相结合,按照示范区功能结构规划定位,以“水、电、气、路、讯”为重点推进基础设施网络提档升级,以“教、科、文、卫、保”为重点推进公共服务网络全覆盖,加快推动城乡融合一体化发展,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五是稳步推进农村改革,增强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第一,建议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扎实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的攻坚扫尾工作,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息应用平台,实现对土地承包合同、登记簿和权属证书管理的信息化。完善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及入股等土地流转形式,积极探索有效稳定的土地流转方式,争取到“十四五”末,全县土地流转总面积占全县家庭联产土地承包总面积的 70%以上不断提升农业规模化经营水平。第二,建议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借鉴成功案例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积极构建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盘活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明晰集体所有产权关系,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鼓励租赁经营、股份经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第三,建议搭建好要素流动平台。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搭建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平台,促进专业大户或公司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