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姜文武
2021-04-22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县政协委员、津沧石化姜文武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关系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对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长时间对全县农村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调研,了解发展现状,分析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坚持以“强村富民”为目标,加大政策扶持,拓展发展渠道,强化监督管理,创新体制机制,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总体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调查,到目前全县312个行政村,无集体经济收入的“”空壳村”占到55%,有集体收入的村占45%,年收入5万元以下的村占27%,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占18%。有村集体经济收入的村当中,大部分是靠出租村集体的机动地、果园以及闲置的房屋来收取租金,使村集体经济获得收益。在2019年,全县有10个村享受到了50万元扶持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专项财政资金,在这10个村当中,只有尹庄村又配套了200多万元,新建了20000多平米的厂房,对外出租给五金企业,每年给村集体带来20多万元的收入,其他村基本都是把50万元入股到企业里,每年为村集体获得3万元的收益金。

  二、存在的短板

(一)缺乏人才队伍。从调研情况看,全县不少村“两委”班子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现代经营管理知识缺乏,思想僵化,观念落后,发展信心不足,过分强调客观原因,等、靠、要思想严重,对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思路不宽,办法不多。管理技术人才奇缺,农村有头脑、有技术、懂经济的年轻人大都选择外出务工和创业,“三留守”现象严重,一些优秀青年学生大学毕业后,回到农村创业发展的很少,发展后劲不足,人才匮乏是制约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缺乏发展资金。大多数“空壳村”和经济薄弱村既无资源又无资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成为“无米之炊”,难以找到合适的发展项目。部分村由于原有的集体经济基础差、底子薄,从调研中发现,除了保障基本开支的国家转移支付补助收入外,村级基本没有用于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资金,即使是有了思路也难以筹足发展资金;农业项目都是专款专用,直接到农户,不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同时,村委会作为自治组织,金融机构贷款顾虑较多,难以贷到款,即使有好项目,缺少启动资金,难以赚到“第一桶金”。

(三)缺乏产业带动。大部分村造血功能不强,基本没有投资性和经营性收入,发展形式单一,主要依靠出租集体资产、资源、土地流转收取一定的租金、承包金和利息。大部分村没有适合的主导产业或产业优势不明显,而且村集体参与引领发展产业增加收入的更少,产业化程度低,龙头企业少,农户大多数处于分散生产经营状态,管理粗放,规模小效益低,缺乏特色,市场竞争力不强。

  三、思考与对策

(一)必须选优配强带头人。一是配齐配强村“两委”班子。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个好的带头人,往往能抓出一个好班子、带出一支好队伍,建设一个好村子。要切实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真正将那些眼界宽、能力强、素质好、呼声高的“能人”“强人”选到支部书记的岗位上来,特别要注重将热心发展村集体经济并意愿回报村的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青年、退伍军人和大学生村官选进班子,提高基层组织的发展活力。二是加强教育培训。加大对村“两委”干部、农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进行多层次培训,让他们到党校学理论、到示范基地学技能、到先进村学本领、到发达地区取真经,进一步开阔眼界、寻找差距,理清思路、提升能力。三是发挥驻村“第一书记”作用。为所有的村集体经济“空壳村”和薄弱村,都派驻“”第一书记”,加大驻村“第一书记”的管理力度,切实发挥好引导、示范和协调作用,拓宽路子,不断加快集体经济薄弱村和“空壳村”的转化提升步伐,真正做到村级集体经济不发展壮大就“”不松劲、不脱钩”。

(二)必须多模式发展。一是发展产业增收型经济。围绕各村主导产业,因村制宜,按照“一村一品”成立专业合作社,开展产、购、销、加工一条龙服务,拉长产业链条,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将产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对薄弱村,通过招商引资等形式,引进农产品加工等劳务密集型企业,加快建设扶贫车间,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二是发展混合经营型经济。推进财政资金折股量化,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以及其他资源性资产、经营性资产入股参股到企业,获取盈利分红;村级组织创办或领办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以土地、资金服务等方式参股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效借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力量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三是发展服务型经济。创办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农机服务队等社会化服务组织,面向本村及周边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户提供育种育苗、农资供应、技术指导、农机服务、代种代收等优质低偿服务。同时,由村“两委”班子牵头兴办多头服务组织,大力发展农村电商,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有偿服务,不断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三)必须加大扶持力度。一是资金支持。县政府要统筹省、市、县各级有关资金,设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扶持经济薄弱村发展集体经济,奖励为发展村集体经济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坚持选准项目、确保收益、严格审批、加强监管原则,对于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投资兴建、社村共建、村企共建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帮扶车间、乡村旅游等潜力大、效益好的项目,给予一定资金支持;对新办的农村集体企业、村组引进的项目,给予相应的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二是用地支持。征收集体土地必须按照规定落实村集体经济发展留用地;对农村因搬迁等未确权到户的闲置土地,村集体应收回作为村集体经济发展资源储备;对留有田地和建设用地的村,国土部门应以划拨方式提供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规划建设,用于商业开发经营,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三是金融支持。积极引导涉农金融机构向农村延伸服务链条,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把符合条件的集体经济薄弱村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作为征信单位,纳入评级授信范围,给予信贷支持,信贷利率和贷款期限按照生产经营周期放宽到最大限度;探索农村土地经营权、林地经营权等抵押贷款业务,进一步加大对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融资支持力度。四是人才支持。加强“带头人”队伍建设,注重从致富能手、农民合作社负责人、回乡创业者等队伍中选拔人才进入村集体经济组织,加强对现有人员在业务技能、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培训,不断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吸引更多人才加入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四)必须加强监督管理。一是统一思想。针对村集体经济薄弱,以及部分村干部不愿发展、不会发展、不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现状,找准问题,研究思路,引导基层干部破除“等、靠、要”思想,解决畏难情绪,增加主动担当、主动发展的意识,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方面不断创新突破。二是严格考核。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县乡村党组织抓基层党建项目,纳入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同时,要完善贫困村干部考核评价和激励约束机制,把集体经济项目培育、集体资产保值增值、财政资金折股量化、股权经营收益等作为重点考核内容,与村干部的政绩工程挂钩,建立绩酬相符的激励机制,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内生活力。三是树立典型。积极宣传引导,注重选树不同基础、不同类型、不同模式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典型,加大培育力度,总结提炼经验,推动形成一批集体经济新村,发挥其引领带动、模范影响、辐射带动作用,以点带面、梯度推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