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南皮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许健
2021-04-22

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南皮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县政协委员、健通公司 许 健

传统产业主要是以传统技术进行生产和服务,以制造加工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围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作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坚持把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作为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力抓,以技术改造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模式创新,传统产业向高端、智能、绿色方向迈进,以五金机电、纺织服装、玻璃器皿为代表的三大特色产业成功转型升级,起到了我县规上企业“稳定器”和“压舱石”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传统产业为我县经济发展和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效果还没有完全充分显示出来,仍然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在:

一、企业主体意识不强。不少企业对转型升级还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缺乏危机意识,在转型的方向上犹豫不决,在具体措施上显得束手无策。对传统产业发展采用传统思路和传统路径,突围方略比较缺乏,“别人要我转”的被动思维比较明显,“我要转”的主动积极性不够,主动出击,以我为主的担当和责任不强。

二、结构性矛盾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多数制造业仍然处于价值链的低端,产品附加值不高,议价能力不强,对行业的嵌入程度不深,对发展的前沿追踪不够。

三、自主创新能力弱。绝大部分企业仍是生产加工型企业,生产技术性含量偏低,企业消化吸收再创新和自主开发能力不强。特别是缺乏原始创新和源头创新能力,总是跟在发达地区企业后面走。近几年来,虽然在五金机电产业有所突破,但仍处在加工的低端链条上,研发机构建设严重滞后。  

四、产业集聚度不高。企业产业链向两端延伸不够,难于形成区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业态。发展的特色定位不够突出,特色资源转化不足,差异化竞争方向不清晰,缺乏新的增长点。

五、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滞后。推动创新的公共平台、载体、科技服务和成果转化中介、人才等服务要素严重不足,转型升级缺乏要素支撑。

在上述背景下,如何探索推动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南皮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我提以下几点建议:

一、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能拘泥于固有的模式。要立足我县的产业基础和发展优势,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深入剖析传统产业扩量提制遭遇的困难瓶颈,因时而动,因势利导,在思想认识上再解放,在路径探索上再努力,在服务保障上再加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攻方向,坚持“加减乘除”并举,不断优化产业生态环境,提升优质资源的集聚和配置能力,努力形成有利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机制和发展方式,真正让特色产业、主导产业“留下来、发展好”,打造产业集群。全面领会转型升级内涵,坚定战略定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就是要紧紧追踪科技前沿技术,积极把握新技术孕育而成的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发展机遇,这固然是转型升级的大着力点,但我们更要冷静地思考,现有的产业基础、技术储备、创新要素,在与较发达地区的科技前沿技术竞争中究竟具有多大的优势。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课题。因此,我们必须走出战略上的误区,立足自身实际,努力在固本强基、激活存量、做优增量上下功夫,走出转型升级的南皮路径。一是要摒弃认识上的误区。不要认为传统产业是夕阳企业,难于转型升级,要知道,只有传统的头脑,没有传统的产业;二是要解决技术上的误区。不要认为创新一定是高大上的科技发明。实际上,在认真研究透彻自身特点优势后,借鉴吸收先进地区行之有效的一些做法成果并加以改良优化,可能会更容易成功。三是走出路径上的误区。即从业主向产业链两端的延伸;注入新的内涵和服务,同时要更加注重质量提升和品牌打造,如果没有质量保证和品牌影响力,即使采用再先进的商业模式,产品也不可能让大众接受。

二、大力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融合发展。将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新成果广泛应用到生产制造领域,全面提升制造业的发展水平。打造试点示范项目,大力引导和支持制造企业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积极打造行业典型,率先在行业龙头企业中培育出一批信息化水平高的智能工厂和绿色工厂,并进行推广示范。提升行业服务能力,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问题,通过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等项目,为制造企业提升智能化水平提供必要的服务支撑,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加强工业互联网在重点行业的推广应用,使产业系统迈向中高端实现全面提升传统制造业数字文化水平,实现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三、开展专项提升工程,实现转型升级路径的多元化。

1、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加速开启“机器换人”时代,全力推行“数控一代”示范工程,全面提升传统产业装备数控化、智能化水平。以融资租赁助推新一轮技术改造有序推进,推动智能装备制造产业以上规模上水平。

2、实施创新制造工程。创新新型研发机构体质,围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技术需求,努力引进建设一批体质新的科研创新平台,促进规模以上制造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强化基础制造攻关:构建政产学研资一体化创新体系,加速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扶持和培育一批科技小巨人企业:鼓励龙头企业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市场化,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应用。

3、实施服务型制造工程。融入互联网+,打造工业云服务平台,推行定制化生产新模式,促进传统产业有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引导企业上下延伸、左右拓展,推动跨域整合。推动物流信息平台

建设,促进传统物流业与互联网的深入融合。鼓励企业改造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建立柔性和快速市场响应机制。

4、实施优质制造过程。以技术标准引领质量提升,强化检测认证、计量技术服务基础,建立健全质量诚信体系,打造具有特色和较大影响力的品牌产品。

5、实施集群制造工程。增强传统优势产业全链条竞争优势,培育制造企业中的顶梁柱,构建“专精特”的中小企业群,推动社会资本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推进产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

6、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实施电机能效提升和建材节能改造,构建制造企业节能减排激励和管理新机制,促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发展再制造工程。

四、人才是创新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

1、首先要强化企业家的主人翁思维,发挥企业在转型升级中的主体作用。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培训专项计划,补齐思维短板,提升企业家能力,增强企业在转型升级中的主动意识,推动企业家在“互联网”思维、商业模式创新、兼并重组、智能制造等方面进一步转变观念、拓展思路,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努力培养一批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企业领军人才。开展对外交流学习,采取不同的形式组织企业家开展对外交流活动,开拓眼界,解放思想,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成果。

2、鼓励建立校企联合办学、合作培训、教育实习基地等长效机制。大力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精准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契合度。

3、创新人才服务环境,强化人才支撑。要充分发挥各类人才在转型升级中的作用,要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和社会环境。要出台有针对性的人才引进和培育政策,要让中高端人才在南皮留得下,呆得住,施展才能。采取“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创新项目”的精准引才和柔性引才模式。

五.金融服务,雨天撑伞,阻力已经“做强”的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是金融系统要将先进产业集群中的绿色转型技改项目作为贷款投放的重点板块,积极对接发改、环保、科技等政府部门审批、备案技改项目清单,梳理建立不同规模梯度制造企业的融资需求清单。支持企业通过设备购置、技术研发、环保升级改造等新技术、新设备,构建高效、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二是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如今金融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格局已经形成,打通信息壁垒和城乡阻隔,实现开放式、数字化、智能化、全流程风控,为客户提供有温度、有速度、有广度、有深度的综合性服务。三是量体裁衣定制金融服务,中期流动资金贷款、企业全链条金融服务贷款,制造企业规模不一,贷款需求各不相同,但往往有一个共性:资金量大、贷款周期长。为满足制造业差别化金融服务需求,金融系统要“量体裁衣”,针对制造企业的生产经营周期性特点和资金实际需求,定制专属金融服务。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动力转换,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质和发展方式的任务更加紧迫和艰巨,面对新时代新使命,找准差距,精准发力,主动作为,在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上谱写南皮制造新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