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我县城市文化特色和品味的建议
近几年,我县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城市面貌正发生着巨大变化,但是还是存在着文化气息不浓、文化品味不高、文化景观不多的现象,建议县委、县政府立足于建设“文化大县、文化强县”的高度,进一步加快城市文化建设,提升城市文化品味。
一、存在问题:
1、建筑物文化特色不强。每条街,每栋楼,每个社区都相仿,似曾相识,没有自己的特点。
2、没有具有地方特色的景观。无论街道还是公园,展现的大多都是公益广告,没有地方特色的内容,做不到宣传自己,展现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
3、城市色彩不明显。有的很不协调,看不出城市的主题色,有的建筑随意更改自己的外观色彩,杂乱不协调。
4、缺少特色街道规划。我们到北京,到上海,或去一个旅游城市提到一个街道我们会知道它是小吃、金融、还是购物等具体功能区分,我们还缺少这方面的规划和引导。
二、几点建议:
1、强化单体建筑设计。树立“城市建筑就是城市景观”的理念,强化单体建筑控制,构建城市建筑的旋律美、整体美、和谐美;要讲究文化品位,注重文化特色,形成风格各异、和谐统一的视觉感受。
2、建设一批南皮特色文化景观。统筹考虑城市布局和人口分布情况,建设一批具有文化品味、体现城市特色、展现历史底蕴的文化街、文化园、文化墙、文化角,如在香涛公园建设《劝学篇》《张之洞故事》《张之洞诗词》等石雕、铜雕等文化景观,让人们进入香涛公园就能通过这些景观全面了解张之洞;在凤凰公园建设名人雕塑群;利用道路中间护栏制作南皮人文特色的镂空或浮雕图案,城市建设工程需要建起的围墙,绘制具有南皮人文特色的成语故事,历史故事、名人轶事等墙体彩绘,也可利用一些围墙展示古代,现代南皮人的书画作品,名家简介,很多地方地砖、井盖都有自己本地的文化图腾。
3、加强建筑色彩规划和审批。城市色彩是城市的宝贵财富,也是展示城市品质和形象的重要方式。根据我县的人文历史、地域环境、日照强度、昼夜温差、风雨气温以及耐久性和耐脏性等综合因素,做出我县色彩规划,明确城市建筑的基本色、强调色、重点色及屋顶色要把建筑色彩作为建筑规划审批的一项控制性指标,对建设单位提供的建筑外墙色彩进行认真审核把关,看是否符合城市色彩规划,看是否与周边环境和建筑物相协调、相统一,看所使用的材料是否耐久耐脏等等,对私自改变建筑色彩的严加管理。
4、政府适当规划引导,市场化运作逐步形成特色街区
城市特色街区是城市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的统一,它浓缩城市历史,彰显城市文化,展示城市物产,体现城市品位,丰富城市形象,对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移居度、知名度、美誉度有重大意义。
特色街区的开发建设要遵循经济规律和现实布局,如我县老商业街由前些年的兴盛逐渐变得没落,但是我们可以规划成小商品步行一条街,对街面进行统一整改,名称、牌楼、牌匾、亮化等做统一的形象升级,比如可以把建筑外观统一升级为中式或徽派古建筑,中间可以做成假山,流水园林风格的景观带,还有四角楼市场也可以做成小吃一条步行街,晚上也亮起来,同样是美食与景观同在,东兴北大街北大街定位美食街,模具城等都具体以景观雕塑、牌楼等标识加以对功能性的命名,强化人们的记忆和理解,加以引导……打造我们南皮人自己的网红街,鼓励社会多元投入,政府投入领域主要为规划编制等前期工作和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市场融资主要用于街区建设,一条街就是一个项目,要精心包装,实施招商引资,鼓励和支持各种经济成分组织和个人投资参与街区的开发和投资经营。加强特色街区建后监管,沿街商铺转让出租经营,应保持原有行业特色,市场监管、城管等主管部门要把关引导,以保持特色街区的聚合力和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