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五金机电产业转型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柴建强
2021-04-23

我县五金机电产业转型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县政协委员 供水排水集团公司总经理柴建强

五金机电作为我县的龙头支柱产业,自上世纪50年代起步,经过几十年的滚动发展,其产业规模、产业基础能力、技术创新水平都得到了大幅提高。在当前全球疫情肆虐、世界经济增长低迷、经济运行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加的环境影响下,我县五金机电产业上升趋势偏弱、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突显。因此,加快五金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尤为重要,刻不容缓。

一、基本情况

截止目前,全县五金机电生产企业达3900余家,配套企业260家,整个产业从业人员6.8万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占从业人员总数的16.6%。2019年整个产业实现营业收入204.3亿元,占全县经济总量的60% ,完成固定资产投入98亿元,上缴税金4.9亿元。

全县五金机电产业的特色在于拥有能够生产满足市场需要的各种电子五金冲压零配件。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设备更新率逐步加快,近年来新上了大批先进的生产设备,产品科技含量不断提高,部分企业实现了产品由零配件向部件、整机转化的生产能力。产品主要以生产各类零部件产品为主,共分九大类20000余个品种。主要集中在汽车、摩托车、仪器仪表、通讯通信、轨道交通、航天航空、光伏及风力发电等能源产品零部件和中小型机电及机械设备上。但在当前制造业压力不断加大的形势下,企业所面临的成本升高、资金瓶颈、创新难题、人才瓶颈等因素,开发研制出富有市场竞争力的高端产品依然很难。

我县五金机电产业有三大特点:一是企业空间分布为大分散、小集中。小五金、小冲压等企业遍布全县的村村落落。西部铁路沿线的南皮镇、冯家口、刘八里和乌马营四个乡镇相对密集,并分别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园区(城东园区、付庄园区、乌马营园区),其中,乌马营工业园区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园区聚集效应凸显,4个乡镇五金机电企业共2480余家,占全县企业总数的80%;二是企业绝大部分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个数占全县企业总数的91%,而且除了72家规模企业外,大部分属小微企业;三是产品大部分是零部件,类别广、品种多。虽有部分规模较大企业生产打包机、汽车空调、地源热泵、太阳能产品、新能源汽车电机等整机产品。但多数五金机电产品生产企业维持着传统粗放型的加工生产模式,为大企业集团配套,委托生产加工各类零部件,规模在逐年扩涨。

二、存在问题

1、理念不新,思想解放不够。与发达地区相比,企业家队伍思想解放还不够,发展理念还不新,创新胆子还不够大,转型升级太慢,开放水平不高,机遇把握不够准,小进即满,小富即安,不能在危机中育新机,在变局中开新局。思想理念阻碍着弯道超车,快速发展的脚步,跟不上瞬息万变的市场变化节拍,缺乏抢抓机遇、奋发进取的一股“劲”,缺乏一种创业、创新的“精气神”。

2、产业层次低,规模小。受区位、自然等条件的制约,我县五金机电产业层次低、规模小。有实力的规模以上企业偏少,部分民营企业刚刚由小个体、小作坊等转变过来,初始积累不足,基础薄弱。大多数企业以家庭作坊为主,始终维系着粗放型的生产模式,增长点少,增速慢,企业缺乏成长要素,难以发展壮大。

3、产品档次低,自主品牌少。我县五金机电产品以粗放型、粗加工配套为主,以价格低廉的绝对优势吸引客商,大部分产业不管是规模能力还是发展水平,都处于低档次,而且产业链条较短,零部件产品占比较高,自主品牌和终端产品偏少。由于企业大都做五金加工和配件,企业制作成本高,利润小,且受制于市场,没有议价权和市场话语权,在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虽然近几年有些五金机电产品获得了省级名牌产品荣誉,但除此之外,大部分企业尚没有形成商标品牌优势。

4、技术薄弱,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南皮是五金之乡,传统的加工配套技术较强,但企业本身缺乏独立开展产品开发和工艺设计的能力。五金机电传统产业大多是上世纪从乡镇企业发展起来的中小型企业,技术力量薄弱,产品层次总体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许多企业没有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技术研发机构,甚至有的缺乏基本的质量检测手段,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

三、对策与建议

1、创新思想理念,突破自我意识禁锢,促进产业转型。

一要让企业家们解放思想,更新理念,树立迎变而变的“发展意识”,随风而动的“市场意识”和顾大局识大体的“全局意识”。二要让企业家们“走出去”,学习借鉴国内外优秀企业的先进发展理念和发展经验,探求其发展的路径和企业精神内涵,从中寻找差距,进而看清企业发展的努力方向和趋势。三要鼓励企业家们有争一流、当老大的气魄,有做第一、当标杆的胆量,要瞄准高端,对标先进,不断地增投入,提档次、上规模,不断地把五金机电企业做大做强。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产业升级。一要抓好企业技术创新,进一步强化与科研院所对接合作,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增加技术创新投入力度,优化提升企业的技术工艺,不断提高企业自主技术配套和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实现我县五金机电产业由零部件向整机和终端产品转型,从五金加工向五金产品制造发展,致力于研发生产高科技、高附加值新产品,使五金机电产品从“低、小、散”走向“高、精、尖”,从而实现五金产业的行稳致远发展,全面提升市场核心竞争力。二要企业加大投资上高端设备,使五金机电加工设备向自动化、智能化发展。三要针对产业链条短、终端产品少的短板,有针对性地补链、延链、强链,加快促进五金机电产业优化升级。

3、发挥政府作用,加强公共服务,营造产业发展环境。一要政府要强化“放、管、服”改革,加大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强技术监督和市场监管,为产业发展创造一个开放、有序、公平竞争的环境,促进我县五金产业的提档升级。二要加强公共服务,大力扶持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建立健全中介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信息、人才、经营管理、市场营销、法律等方面的服务;支持企业牵头创建创新联合体,加大研发投入,打造一批创新型中小微企业。三要在融资上,为企业提供投融资渠道,为重点项目提供相应的个性化服务,全面营造南皮五金产业的良好环境。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