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家乡文化进校园的建议
县政协委员、南皮一中 董桂君
南皮是一座拥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古城。在这片土地上孕育了无数仁人志士为国家、民族和家乡贡献一生甚至生命,也成就了这一片乡土。而青少年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和价值观塑造的重要时刻,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问题是个老大难的,其中很重要的一项是有些教育是“学中学”而非“做中得”,学生对于社会、对于生活产生陌生、无趣和无力之感,对于信念、理想、方向产生混乱。校规校纪规章制度可以有效规范学生行为,但塑造人性品格需要知识文化来充实,因此家乡文化进校园至关重要。随着旅游发展大会的实施,我县经济、环境都取得了显著成果,南皮人的幸福指数在逐年上升,作为南皮人自豪感也油然而生。我们的家乡人、"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著名作家王蒙在《人民日报》撰文:《老城新风记南皮》中最后写道‘我仍然牢记着家乡的口音,家乡人对于河北梆子的迷恋,还有家乡人的执拗与豪迈,那种如火如荼的激烈,甚至还有家乡曾经的贫穷与困窘。但是,我可亲可爱的家乡啊,你竟有这样辉煌的今天,你也一定会拥抱无限灿烂的明天’。因此作为南皮人,首先自己应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才能把家乡的真、善、美传播出去,让这种氛围渗透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传播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而让我们南皮的本土文化代代传承下去,就必须从娃娃开始抓起。青少年只有深入了解自己的家乡,才能真正热爱自己的家乡,建设自己的家乡、改变自己的家乡。因此,要让本土文化走进校园,走进校本课程,走进学生心中。
对此,有三点建议:
(一)请我市知名文化学者和地方志的同志编纂《我的家乡》读本,读本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出现,遵循学生的认知水平,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从浅入深,螺旋上升,由喜欢到认识,再由感悟到内化,读本内容可以分为四类:一、历史文化类;二、红色教育类;三、改革发展类;四、民风习俗,三大类可以涵盖历史、书法、艺术、民俗、特产、戏曲、民谣、诗歌、名人、模范、红色教育等等。
(二)希望学校把这门特殊的课程,再深化、细化,着眼长远,与社会力量相结合,向全社会招募在历史文化、民俗文化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专家学者,如博物馆、文化局工作人员组成文化志愿者队伍,定期培训学校指派的《我的家乡》读本的专业老师,定期给学生上课。
(三)聘请家乡名人或者有影响力的人士,如各行业的突出人才或者是劳动模范等进入校园,用亲身经历演绎和描述家乡文化对自身价值观和品行塑造、坚定理想信念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让学生了解他人、了解社会、了解家乡。
南皮县教育局就提案答复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