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推进我县数字经济发展的建议

王勇
2021-04-23

关于加快推进我县数字经济发展的建议

县政协委员、赛格机电 王勇

多年来,我县企业大多以传统的五金加工为主,产业落后,附加值低,因此我县县域经济亟需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白皮书(2019年)》中,国家发改委明确指出将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

一、主要问题

(一)区域发展差异亟待缩小。我县在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应用和产业数字化变革方面与发达地区存在较大差距,在产业竞争日趋白热化,产业资源和市场资源成为竞争焦点的今天,我县正面临在极化效应下不断流失资源的风险。

(二)技术创新基础仍显薄弱。我县尚无法自行生产集成电路及微电子组件等关键组件,核心设备和技术受制于人,加之我县软件与信息服务业规模偏小,缺乏细分行业的数字化融合解决方案,导致我县数字产业整体盈利不高,大企业大集团较少、处在价值链的中低端。

(三)融合发展能力有待增强。我县服务产业集群和数字化融合的公共服务平台规模较小、水平较低,对产业融合发展支撑仍不足,且由于数字经济领域的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理念创新十分活跃,在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的同时也对各行各业产生了较大影响,造成了挤出效应不断显现、不良资产累积、劳动力市场变革等现象,产业模式转型面临较大阻力。

(四)治理能力水平亟待提升。我县在治理过程中还未完全适应数字经济发展去中心化、跨区域和跨行业的特征,由于对新技术、新概念、新业态的把握不足,治理能力和水平明显滞后于发展需求。

(五)人才供给规模有待扩大。我县数字人才结构不尽合理,能将数字化专业知识和实体经济相融合的高层次人才严重缺失,互联网、IC设计、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领域工程技术人才也较缺乏,一些中小型制造业企业普遍缺乏能把互联网等数字技术与生产制造传统产业融合的复合型人才。

二、建议

(一)加快建设区域数字经济高地。一是从要素保障、市场开拓、开放合作、营商环境等多个方面推出包括支持性电价政策在内的一揽子可落地的政策措施,以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加快构建“5+1”现代产业体系。二是加强与周边区域在产业结构、技术优势、资源优势和交通网络布局方面的合作,发挥京津冀地区带动作用和支撑作用,推进资源整合与一体化发展。

(二)加强数字经济创新。一是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应加强合作,构建政学研产联合创新机制,通过与数字经济研究院在内的一流创新服务综合体、创新中心和国家实验室合作,为数字技术的研发和自主创新搭建平台。二是在创新激励方面,要扩大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完善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配与激励机制,突出鲜明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导向。三是在金融政策方面可探索设立数字经济领域的政府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引导民营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同时鼓励商业银行加大对数字经济的信贷支持,并支持重点数字经济企业通过资本市场上市融资。

(三)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一是系统性布局宽带、移动互联网、数据中心、电子证照、电子档案等平台设施建设,加快建设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补齐基础短板。二是在加快培育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产业过程中分步推进数字技术研发、数字企业发展和数字产业集群形成,完善我县数字经济产业链条。三是大力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通过发展工业互联网、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加快农业农村数字化进程和推进服务业数字化升级等手段推动传统产业提升,促使新旧动能有序转换。四是持续培育龙头项目,在开发区等重点区域打造数字产业集聚区。

(四)提升数字治理水平。一是提升监管水平,在确保数字安全的前提下做好监管平台的开发和运维,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强化政府与企业、媒体、公众的协同治理,在放宽市场准入、破除行业壁垒、消除地方限制、打击不正当竞争和网络违法等方面重点发力,并在规范化经营、合法性运作、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发挥引导作用。二是提高服务水平,在推进全县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基础上创新服务方式,推动“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落地落实,并通过服务平台推动金融、教育、医疗、物流等智慧化发展。

(五)扩大人才供给规模。一是健全人才引进政策,在奖励资金、住房、子女教育等多方面给予数字经济前沿科技领域的人才优厚的条件。二是打造人才培养平台,以政府、学校、科研院所和创新企业为载体建设数字经济创新人才孵化器,并结合绩效管理从政学研产四个主体建立覆盖不同类别数字经济人才的培养平台。三是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以需求为导向加强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打通数字人才教育链与产业链之间的链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