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皮县政协提案委主任、二级调研员 董泽龙
2021年3月22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2020年4月9日公布。这是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一项重大改革部署,也是新时代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又一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要成果。
通俗的讲,就是继续坚定不移地搞市场化改革,这是整个经济运行的根基;尤其对中长期来说,是个深层次的利好。
一、要素市场解读
要素市场就是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五大要素。市场体系是由商品及服务市场和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构成的有机整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97%以上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已由市场定价,但要素市场建设相对滞后。要素市场化改革是个长期工程,不会短期一蹴而就。这次公布的文件更多的是蓝图和一些方向性的描述,但是不管怎样对于未来发展都是好事。
1、土地
1)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深入推进建设用地整理,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为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土地要素保障。这也是这几年一直改革的方向,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也是趋势,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新的信用和杠杆。2)完善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实施年度建设用地总量调控制度,增强土地管理灵活性,推动土地计划指标更加合理化,城乡建设用地指标使用应更多由省级政府负责。
2、劳动力
推动超大、特大城市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探索推动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率先实现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建立城镇教育、就业创业、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与常住人口挂钩机制,推动公共资源按常住人口规模配置。健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加快建立协调衔接的劳动力、人才流动政策体系和交流合作机制。营造公平就业环境,依法纠正身份、性别等就业歧视现象,保障城乡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权利。这意味着除了上海、北京这样的超大城市外,进一步放宽落户门槛,通过市场对劳动力进行合理配置。
3、资本
完善股票市场基础制度。制定出台完善股票市场基础制度的意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改革方向,改革完善股票市场发行、交易、退市等制度。鼓励和引导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完善投资者保护制度,推动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证券民事诉讼制度。完善主板、科创板、中小企业板、创业板和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市场建设。稳步扩大债券市场规模,丰富债券市场品种,推进债券市场互联互通。统一公司信用类债券信息披露标准,完善债券违约处置机制。探索对公司信用类债券实行发行注册管理制。加强债券市场评级机构统一准入管理,规范信用评级行业发展。无论股票还是债券市场,注册制、法治化都是方向,从中长期来看对股票二级市场是重大利好。
4、技术
健全职务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支持重大技术装备、重点新材料等领域的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化运营。完善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方式。改革科研项目立项和组织实施方式,坚持目标引领,强化成果导向,建立健全多元化支持机制。完善专业机构管理项目机制。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建设。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建立市场化社会化的科研成果评价制度,修订技术合同认定规则及科技成果登记管理办法。建立健全科技成果常态化路演和科技创新咨询制度。培育发展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经理人。加强国家技术转移区域中心建设。支持科技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建立技术研发中心、产业研究院、中试基地等新型研发机构。积极推进科研院所分类改革,加快推进应用技术类科研院所市场化、企业化发展。支持高校、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设立技术转移部门。建立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体系,提高技术转移专业服务能力。搞技术的变现方式越来越多,国家对这个领域越来越重视,未来会出现一大批像华为这样的技术工程师既体面又赚钱的情况,技术强国会越来越落地实处。
5、数据
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优化经济治理基础数据库,加快推动各地区各部门间数据共享交换,制定出台新一批数据共享责任清单。研究建立促进企业登记、交通运输、气象等公共数据开放和数据资源有效流动的制度规范。提升社会数据资源价值。培育数字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支持构建农业、工业、交通、教育、安防、城市管理、公共资源交易等领域规范化数据开发利用的场景。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作用,推动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车联网、物联网等领域数据采集标准化。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产生的庞大数据越来越得到重视,如果说互联网上半场主要是老外在前面领跑的话,互联网下半场尤其运用层面中国的越来越多的企业也不甘落后,这某种程度也是中国拥有如此海量数据的支撑作用。另外,文件中明确提到:
健全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全面贯彻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政策,充分尊重科研、技术、管理人才,充分体现技术、知识、管理、数据等要素的价值。这就是市场化改革最坚定的声音了,市场化改革方向勿用质疑,向改革要动力的决心溢于言表。
二、为何要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有哪些重要改革突破?中央专门出台文件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深刻意义
1、党的十九大明确将要素市场化配置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两个重点之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强调,推进要素市场制度建设,实现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意见的出台,对于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客观要求。经过40多年改革开放,我国商品市场发育较为充分,商品和服务价格97%以上由市场定价。要素市场建设和改革也取得重要进展,但与商品和服务市场相比,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发育相对滞后,市场决定要素配置范围有限、要素流动存在体制机制障碍、新型要素市场规则建设滞后等,影响了市场对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的发挥,成为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的突出短板。
3、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是解决经济结构性矛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途径。要素配置扭曲具有很强传导性和扩散性,由此造成一系列经济结构性矛盾和问题。加快要素市场化改革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制约全局深层次矛盾的重要突破口。从破除无效供给看,有助于推动“僵尸企业”出清,释放错配资源;从培育新动能看,有助于生产要素从低质低效领域向优质高效领域流动,支撑实体经济发展,形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4、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是让要素活力竞相迸发的重要保障。要让企业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来配置要素资源。在完善政府调节与监管的基础上,抓紧解决要素产权不清晰、市场化交易机制不健全、市场发育不足等问题,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盘活“沉睡”的要素资源,靠改革来激发要素蛰伏的潜能,使之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动能。
因此,文件的出台,将会对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产生长远的基础性影响,在当前形势下,对于对冲疫情影响、有效激发各类要素潜能和活力,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的总体考虑
要素市场是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实践中不同生产要素属性不同,改革进展差异很大。
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一方面要不断扩大要素市场化配置范围,加快发展要素市场;另一方面,要根据不同要素属性、市场化程度差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分类施策、循序渐进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
生产要素与商品属性不同,例如劳动力要素附着在劳动者个体身上,土地要素天然带有一定公共性,因此要素市场建设不能完全等同于商品市场建设。在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过程中,必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坚持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不能一放了之,要从实际出发,做到放管结合,逐步扩大市场决定要素配置范围,健全制度规则,引导各类要素协同向先进生产力集聚。
意见从各要素共性出发,为从整体上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明确了基本原则,即市场决定,有序流动;健全制度,创新监管;问题导向,分类施策;稳中求进,循序渐进。
四、发挥数据对其他要素效率的倍增作用,为何将数据纳入生产要素范围?
生产要素的形态随着经济发展不断变迁。土地、劳动力是农业时代重要的生产要素,之后资本成为工业时代重要的生产要素,还催生出技术、管理等更多生产要素。随着信息经济发展,以大数据为代表的信息资源向生产要素的形态演进,数据已和其他要素一起融入经济价值创造过程,对生产力发展有广泛影响。
数据生产要素属性的提升,关系经济增长长期动力,关系国家发展未来。世界各国都把推进经济数字化作为创新发展的重要动能,在前沿技术研发、数据开放共享、隐私安全保护、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前瞻性布局。我们也要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运用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提高感知、预测、防范风险的能力。
根据生产要素的重要性和时代性,意见明确要素的范畴为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将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充分发挥数据对其他要素效率的倍增作用,培育发展数据要素市场,使大数据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五、稳中求进提高要素配置灵活性、协同性、适应性,针对不同要素领域,意见有哪些突破呢?
意见分类提出五个要素领域改革的方向:
土地要素方面,着力增强土地管理灵活性,灵活产业用地方式,灵活土地计划指标管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劳动力要素方面,着力引导劳动力要素合理畅通有序流动,畅通落户渠道,畅通职称评审渠道。
资本要素方面,着力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制度,完善股市基础制度建设,完善债券市场统一标准建设。
技术要素方面,着力激发技术供给活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激活产权激励,激活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经理人活力。
数据要素方面,着力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全面提升数据要素价值。
此外,意见提出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和健全市场运行机制,明确政府对要素价格、市场运行的调节和监管内容。
六、分阶段、分区域、分步骤推进,如何推动意见落到实处?
一是建立工作机制。国家发改委牵头建立推进要素市场制度建设工作机制,确保各项重点任务落到实处。
二是抓住工作要点。梳理提炼近期可操作、能落地的改革事项,推进各项改革举措尽快落地见效。
三是深化基础性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打破行政性垄断,大幅减少政府直接配置要素的范围。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金融机构改革,确保各类所有制企业通过竞争等市场手段平等获取要素。
四是注重试点先行。在维护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前提下,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示范,激励地方开展首创性、差异化探索,为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提供制度创新经验。
五是持续跟踪指导。加强跟踪分析和协调指导,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重大问题及时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