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城融合 筑巢引凤 打造宜业宜居的高标准工业园

新阶层组
2020-08-11

产城融合 筑巢引凤 打造宜业宜居的高标准工业园

---关于乌马营开发区城市综合体建设的建议

南皮县政协新阶层组

南皮经济开发区始建于2006年,2010年3月正式确立“一区两园”发展格局,2011年7月被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县委、县政府把开发区建设作为推动全县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按照“建设大园区、聚集大产业、实现大发展”的总体思路,举全县之力推进开发区建设。几年间,从蓝图初绘到全面建设,从一片盐碱到初具规模,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县经济开发区建设,推动县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按照县政协常委会的安排部署,我们对乌马营开发区城市综合体建设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乌马营开发区配套设施建设现状

乌马营开发区位于南皮县城东10公里正港公路两侧,规划范围:北至正港路北约1.0公里,南至邯黄铁路,西至四号干沟,东至四港新河,东西长约3.8公里,南北宽约3.0公里,批准面积为西区7.09平方公里,东区2.58平方公里,规划用地总面积10.0平方公里左右。

截至目前,园区开发区面积达3平方公里,入园企业70余家,已有54家投产,园区从业人口达1.3万人左右。园区内已建公租房8栋,但由于配套设施不全,利用率很低。

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根据工业园区的现状和未来发展预期,通过多次调研和专家指导,在综合论证的基础上,已初步制定了工业园区的未来产业规划方案,规划围绕“创建全市一流开发区”的总体目标,将园区打造为现代装备制造和汽车配件产业的承载平台;发挥区位、产业、科技等优势,加快园区从单一产业承载区向现代化复合型综合园区的转变。规划中确定了建设服务开发区发展的城市综合体项目,但由于种种原因项目推进缓慢。

二、制约乌马营开发区发展的瓶颈和问题

1、基础设施不完善,影响园区整体形象。由于园区距离县城较远,基础配套设施缺失,企业入园积极性不高。农贸市场占道经营造成当地交通堵塞,环境混乱,垃圾遍地。供排水系统不健全,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得不到充分处理,环保面临巨大压力,园区的生态环境得不到有效保护。园区内部分道路坑洼不平、年久失修,雨水较大时,存在部分企业和道路被淹现象,对企业的正常经营产生一定的影响。道路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滞后,后期养护缺失,影响了园区的整体形象。由于园区缺少大型标示性建筑,致使外地客商和招商企业寻园无门,外地客商考察后往往是乘兴而来,扫兴而归,造成我县多年以来招商引资效果欠佳。

2、生活配套设施建设缺失,不能满足人们的正常生活需求。目前乌马营开发区内缺少学校、商场、餐饮、住宿、医院、银行以及娱乐休闲等配套服务设施。开发区企业部分员工在县城居住,子女在县城上学,企业需要接送职工上下班,或职工自驾往返,增加了企业和员工负担,造成早晚高峰进出城拥堵,也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造成年轻人不愿到园区工作,企业只能招收附近村庄的农民工,技术工人招不进,留不住。致使企业入园积极性不高,影响着开发区的扩大和发展。

3、现代服务业不配套,难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园区内缺少物流、快递、中介机构、会计咨询、法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大部分企业都是各自为战,加重了企业运营成本,降低了企业运转效率,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城市综合体项目调研规划已有六年之久,迟迟不能动工,园区企业呼声很高,急需改变现状。

三、推进城市综合体建设的几点建议

城市综合体项目建设的滞后,已成为乌马营开发区发展的瓶颈,也影响着我县整体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乌马营开发区城市综合体项目建设已刻不容缓。乌马营开发区城市综合体建设,必须坚持以现代工业新城的理念为指导,把产业功能和城市功能有机结合起来,以项目开发为基础,以完善配套功能为重点,以提高整体竞争力为核心,统筹推进,协调发展,努力把乌马营开发区建设成为一个基础设施完备,配套功能齐全,人居环境优美,产业布局合理,经济发展强劲的现代化工业园区。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切实加快城市综合体项目建设步伐。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负责,县经济开发区及各相关部门参与的项目综合开发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决策,协调统筹。建立高效统一的管理体制,尽快落实项目建设规划和开发步骤,尽快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瓶颈和制约因素。充分研究和利用相关政策,为项目建设寻求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2、科学规划,明确定位,完善园区产业空间布局。按照现代化工业园区的发展定位,完善园区功能区划分及产业空间布局,注重资源的整合利用、产业的组织引导、公共服务平台的配套建设,突出园区的城市功能,为园区长远可持续发展留足空间。坚持“以产兴城、以城带产、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设计理念,城市综合体项目规划结构由两条十字交叉的空间轴线对项目空间、建筑、景观等节点进行串联。中心景观部分是居于水系中央的温泉酒店,结合水系以及滨水景观向周边空间进行过渡和渗透,形成一个生态良好的有机体系。规划道路结合滨水岸线进行设计,主干道成网状结构对各地块进行联接,次干道以环形为主要形态对各组团建筑进行串联,形成整个园区便利通达的路网体系。

建议引入相关智库资源,对城市综合体项目以及整个开发区的未来发展,立足长远进行谋划。智库公司作为发展规划的智囊和外脑,借助他们的优势资源,进行科学合理规划,项目多元对接,拓宽招商引资渠道。以城市综合体建设为契机,对经济开发区现有产业和企业进行梳理,二次定位并进行科学布局,按照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如汽车零配件产业基地)的思路进行产业规划,为招商引资、产业转型发展预留空间,尽力将产业链上下延伸。

3、突破重点,教育先行,切实解决员工子女入托入学问题。学校建设是企业员工最期盼的热点问题之一,应该把学校建设作为城市综合体项目建设的突破口。根据县教育局和开发区提供的相关资料显示,按照开发区总规及详规,已经明确有一所小学、两所幼儿园,共占地30亩,没有土地规划障碍。建议由县教育局积极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争取项目扶持资金,尽快在开发区内先建起小学和幼儿园,随后再规建中学。建设的形式可以政府投资建设,或通过采用社会资金、社会资源引入的方式进行建设。通过社会教育机构引入的方式,引进先进教育机构的先进理念还可以提升南皮的整体教育水平。

4、配套建设,梯度推进,不断完善园区综合服务体系。城市综合体项目实施可以本着“适度超前,梯度推进”的原则分期进行,一期工程先从学校、沿街商业区、住宅、餐饮设施着手,随后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再推进医疗、金融、物流、娱乐休闲等项目。建设一家中等以上接待能力的综合性酒店,解决当前接待能力不足,客商在南皮考察到沧州住宿消费的问题。建设一所中小型医院,以医联体的形式与县人民医院合作,解决园区的就医问题。组建智慧物流产业园,为入驻客商提供产业配套,提升经济开发区的综合竞争能力。

5、创新举措,拓宽空间,力争打造智慧型园区。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对城市综合体项目周边村庄撤并进行可行研究,对腾退土地进行合理规划,拓展产业新城更大的发展空间。积极搭建产学研结合的行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加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建设,加大招引科技人才工作力度。研究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智慧农贸市场等)规划建设,打造科技小镇、双创小镇,为招商引智、科技研发、项目孵化预留发展空间。通过打造科技小镇、双创小镇项目,争取上级相关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提升科技研发实力和水平,带动县域产业的转型升级。

我们相信,乌马营城市综合体项目建成后形成新的商业聚集区,成为南皮新的城市地标和城市名片,安居乐业的宜居环境,惠商亲商的营商环境,必将为园区经济发展增添新的动力,促进南皮工业园区快速持续发展。                     


分享